八卦是符号系统,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相依相存的整体思维。
中国文字与八卦有没有某种关系?这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有非常适合人类文明发展的自然条件:气候适宜、森林茂密、鸟兽成群、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但是与许慎神农结绳而治及《系辞下》中上世结绳而治之说却不一致,因为按照这个说法,伏羲与神农应是上古。但这又不能被归结为列维·布留尔所说的原始思维即互渗律,也不能等同于萨满教的万物有灵论。这里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对于古代的人文历史,是很难单纯用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证明或推翻的。《系辞上》引孔子的话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它是由符号表示出来的概念思维,其中有逻辑关系。
《周易·系辞下》说: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2]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299页。[7] 性虽有仁义礼智四者,但仁能包义礼智三者,故可称之为理一。
但是有一点,黑格尔哲学完全是从他的逻辑学出发的,完全是观念论的,一切存在都被纳入绝对观念之中,是绝对观念的外化,是逻辑推演的结果,因而,其自然哲学最贫乏,太阳底下无新事。但是,这些理从四面八方凑合在一起,便是一个浑沦道理。但是,如果只讲兼爱而无别,以致无父,即不顾差异性原则,那就是无义。现在要问:太极是不是实体?由于我们常常习惯于用西方哲学的实体概念解释中国哲学,因此很容易将太极说成是精神实体或柏拉图式的最高理念,即独立存在的超时空的宇宙本体。
在万事万物中能知其所当然而得其所当然,即不仅能够知道其中的道理,而且能实实在在地得到其中的道理,变成自己的实际行动,而能自觉,这就是理一了,真所谓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绝不是笼统地说一个理一就能解决的。朱子引用周敦颐《通书》中的五殊(五行)、二实(阴阳)、一本(无极太极)以及一与万的关系说明万物化生,即宇宙生成和生命创造的问题,将本体论与宇宙生成论结合起来,说明本体即寓于宇宙生成之中。
它不是影子,也不是柏拉图所说的摹本,它是真实存在的。在方法上,主要不是分析,而倒是侧重于综合,但其中又有分析的成分。从各正性命而言,则是万物分之以为体,即万物各自禀受生理而成其为性,这就是万物之中,又各具一理。道理确有客观意义、客观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又有客观实在性,故能成万化之源。
[27] 这里所说一理与万事的关系,是指一理散在万事中,而万事中又有一理。由此亦可说明,朱子的理一分殊说,为什么最终归结为心灵问题。如赤子入井,皆有怵惕,知得人有此心,便知自家亦有此心,更不消比并自知。说话是如此,人的生命活动不只是说话,还有各种各样的无数的活动方式,这些都是作用,可称之为分殊或万殊,但道理是一样的,其关系就是万殊即一本,一本即万殊。
在生命创造的过程中存在与价值得到了统一,人与自然得到了统一,一理与万物(万理)得到了统一。分殊的根本意义是个体性、多样性和差异性,与理一相比较,分殊是指世界的复杂性多样性而言的。
但是必须注意,在程颐看来,爱亲本身并不是仁,而只是实行仁的方法(这是兄弟二人共同的看法)。不是于事都不顾理,一向冥行而已。
但在朱子看来,如同以索贯钱,无钱,则贯什么?陆子之学只是要寻这一条索,却不知道都无可得穿,即不能在平实处下工夫,只是儱侗底说话,不解决任何问题。各正性命则是从个体讲万物包括人的各自的性命之理,即分殊。在程颐看来,仁是普遍的、无私的,但在实现的过程中表现出差异性,故不能离义而谈仁。不知万殊各有一理,而徒言理一,不知理一在何处?圣人千言万语教人,学者终身从事,只是理会这个。莫非忠也,恕则自忠而出,所以贯之者也。[9]《遗书》卷四,注明二先生语。
张载的《西铭》从宇宙本体论的观点出发,提出乾坤父母与民胞物与的天人合一说,论证了二者的关系,确实是扩前圣所未发。但朱子并非不使用概念,只是他的哲学概念不是纯粹的形式,而是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是有内容的形式。
这既是讲《中庸》这部著作的文字结构,又是讲这部著作的思想内容,实际上是讲他自己的理解和发挥。[30] 当时就有人提出疑问:理性命章,何以下`分'字?如此,则是太极有分裂乎?朱子回答说:不是割成片去,只如月印万川相似。
浑沦是不同成分、不同要素组成的动态的有机整体,它不是机械式的集合,是有机生命的和谐统一。更重要的是,朱子不是从一般存在的观点,而是从生命存在的意义上讲太极之理,他的基本的理论出发点是存在与价值的统一,其落脚点则是价值问题。
[50] 忠不仅从仁上说,还可以从诚上说。一理贯万事在实践上就是仁贯万事,即行忠恕之道。只有承认并尊重事物的差别性,在差别中体会一贯的道理,才能使仁落到实处,而避免儱侗之言侗之病。它实际上就存在于万物(包括人)的生成发育之中,存在于生命创造之中,更直接地说,存在于人性之中、心灵之中。
忠只是一个忠,做出百千万个恕来。朱子又引用《周易·乾卦·彖辞》中的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说明这个道理,使其具有儒家性命之学的鲜明特征。
从体用关系上说,体与用是浑然一体的,体在用中而用即是体,不是各自成一个物事。但是,如果忽视或抹杀了个体性,生命整体也就不完整,甚至丧失其全部价值。
[16]《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七。到了宋代理学兴起,这个问题就更具有挑战性(特别是佛学的挑战)。
在朱子看来,一贯之理就存在于世间的万事万物之中,体现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之中,只有在日用事物中努力实践,认真体会,才能理解一贯的道理,最终实现一贯之理。因此,物性的实现,是要靠人尽其性,要人裁成辅相、参赞化育。概念有内涵和外延,外延越小,其内涵越丰富,外延越大,其内涵越少,个别最小,不能再分,一般最大,而其内涵则最少。而朱子的学说则认为,万物中的太极是真实的,不是影子,是真体,不是摹本。
[12]《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六。[22]《朱子语类》卷九十四。
社会是复杂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情况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对待,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仁。它有似于某些哲学所说的现象界,但绝不是表象的世界,它是真实的存在。
这是极普通的道理,但是到了极处却并不是人人都能自觉得到,但它是存在的,这便是太极之理。从物上说时,物各有理,有物有则。
本文由王后卢前网雨城区继续走生态立区之路努力创建国家级生态区王后卢前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公交司机违规作业 当心“黑名单”伺候”